可借鑒“明廚亮灶”模式整治4S店修車貓膩 讓攝像頭說了算
鐺、鐺、鐺……在維修車間,一名4S店員工抄起鐵錘,將一輛送修汽車原本完好的水箱框架砸壞才停下,拍照后才示意維修技師拆解定損?!懊總€車都砸,要不然你哪掙錢去啊?!避囬g一名維修技師說,這些都會以撞車受損來定損,“反正保險公司會給錢”。9月下旬,新京報記者先后應聘進入兩家知名汽車品牌的4S店臥底暗訪,發現了諸多亂象,其中還包括4S店員工虛假清洗保養,截留超量油液等問題(《新京報》10月19日)。
又見記者臥底,又見熟悉的監督模式。記者通過應聘的方式打入4S店“內部”,戳穿了汽車維修的坑人套路。實際上,在手機維修、家電維修等領域,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先弄壞再修理、偷換零件、虛報價格、虛報修理量等問題,汽車維修保養中的亂象大都屬于維修行業的通病。不論方式怎樣,其實質都是薅消費者的“羊毛”,甚至還薅保險公司的“羊毛”,踐踏了誠信底線和法律底線。比如,“先砸后修”“先砸后換”等行為,屬于騙保,涉嫌犯罪。
記者臥底暗訪的精神可嘉,但戳穿修車侵權貓膩,不能只靠記者“臥底”。記者所發現的種種問題,對于4S店或汽車維修行業而言是亂象,對消保維權機制、保險管理機制而言,則意味著漏洞。對此,市場監管部門、保險機構等必須予以重視。
當然,汽車維修行業中的不少問題都具有隱蔽性、專業性,不容易被發現。但是,監管部門、保險機構也可以像記者那樣臥底調查。另外,餐飲領域的“明廚亮灶”機制,對商家后廚衛生的監督,作用明顯,相關部門不妨借鑒這一經驗,要求汽車維修商在重要的區域安裝攝像頭,并對顧客公開展示直播,對車輛維修保養過程進行全程視頻監控,并向監管部門、消保組織、保險機構、消費者等開放監控數據。這樣,很多汽車維修保養的貓膩就失去了生存環境。監管部門還可以有獎鼓勵維修商內部員工積極舉報。而保險機構則應該加強對驗損過程、修理或更換部件的檢審把關,堵住騙保漏洞。對于存在問題的維修商,監管部門必須依法處罰,該罰款的罰款,該整改的整改,涉嫌犯罪的則應移送司法機關,同時將涉事商家記入市場主體征信系統,使其付出多重代價。
說到底,整治汽車維修行業中的亂象,辦法總比困難多。無論如何,不能再讓此類歪風邪氣肆意侵犯消費者與保險機構權益、破壞市場秩序了。